第3章 如来雅松

  朝堂之上的事自然是关乎雒国的军政之事,这些事雒玉瑾鲜少会在自己宫内说起,她有她自己的考量,也有很多更值得她去商讨能给出她中肯的意见的人去问,筠华问起早朝的事成分更多的是一种表示关心的问候,她确实有想为雒玉瑾排忧解难的心思,但她也很清楚这些事她未必能插手。

  但今天雒玉瑾的奇怪不单是她方才的举动,对早朝之事她也说了几句。

  筠华很聪明,否则她也不可能留在她身边那么久,雒玉瑾所说虽然不多,但也足够她想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纠纷,似乎是围着雒都外围浚阳城的三万祁家军遗部。

  十年前祁桓叛国,事迹败露被杀,临死之前用丹书铁券保下了跟随自己征战了多年的祁家军残部,但事实上一张丹书铁券能保多少人没有人会不清楚,祁家军之所以还在真正的原因其实在于皇帝的决定,一支百战百胜的军队哪个君王不是求之不得?可皇帝依仗它的百战百胜又何尝不会害怕它的百战百胜,祁桓被判决之时祁家军中便有不小的骚动,皇帝害怕赶尽杀绝反而会给自己带来覆灭之灾,所以他做出了让步,甚至稳妥之下找出祁桓用丹书铁卷保下祁家军这样一戳即破的理由来搪塞众人。

  祁家军就这样成了皇帝手中始终犹豫不决的一把利器,锋利无比但却双刃,若是用不好必先伤己。

  但皇帝的犹豫并非是他优柔寡断,雒国朝堂之上对于祁家军的处置问题早便划分成了意见相左的两派。

  一派以侍中蒋信及中郎将严恺为首,坚定认为祁家军是忠义之师,祁桓造反是个人决定,祁家军完全被蒙在鼓里,这件事本身祁家军就是无辜的,况且祁桓已死,祁桓直属部下大多也已卸甲归田,如今统帅这支军队的早已不再是祁家亲信,祁家军名存实亡,对皇权早已无威胁。

  严恺认为皇家与其养着这帮闲人不敢遣散,不如加以信任,重新启用,既可笼络人心也可人尽其才。

  而朝中另一观点认为祁家军由祁桓一手从无到有带起来,祁桓威望不仅仅只是树立在那些将领心中,祁家军与祁桓根本就是一体一心,祁桓谋反一事祁家军内部绝不可能一无所知,祁家军必然生过异心。如今即便军中已无祁桓亲信,但士兵皆是曾经跟随祁桓征战过的,对于祁桓被杀一事很可能始终心存芥蒂,伺机报复,之所以一直隐忍未发,是因为祁桓之子祁念尚在人世,且在皇家控制之下,所以未敢轻举妄动。但一旦时机成熟,这帮驻扎在京都不足两百里的部队很有可能立即倒戈相向,将直接威胁雒都安全。

  雒玉瑾便是......

  

  咪咪文学网 | 网站地图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